古树名木是重要的生态资源,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和时代的发展,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厚重的历史沧桑。保护古树名木就是保护历史,保护文化,践行生态文明建设。
每年的春秋两季最适合对古树名木进行复壮,近日,区公共工程建设管理中心工作人员抢抓有利时机,来到固城街道花山村,为田家自然村的古树名木除草杀虫。田家自然村地处花山脚下、固城湖畔,村内古树名木资源丰富,其中最让村民们引以为豪的是一棵黄连木。这棵黄连木是全区树围最大的黄连木,也是当地村民们心中的无价之宝。远观古树,冠大如盖,桠枝交错,仿佛一座自然的凉亭。古树上还悬挂着一张名牌。名牌上有一个二维码,用手机扫描后,能够看到具体信息。它的树龄为150年,树围360厘米,树高25米。
黄连木其味苦、甘,因其木材色黄味苦似中药黄连,因此得名为黄连木。这样的古树,给当地村民留下了“先吃黄连苦,后享蜂蜜甜”的奋斗箴言。如今,生活条件不断改善,田家自然村成为了美丽宜人的田园乡村,这棵黄连木依然是村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古树名木具有历史、科研、生态、景观、旅游、开发、经济等多种价值性。在漆桥街道双联村曹村,有一棵有着1500多年树龄的柏树。据县志记载,明朝以前就有这棵树,是南京最古老的圆柏之一。
今年6月,区公共工程建设管理中心工作人员发现这棵柏树枝干发生了扭裂现象,现场查验诊断后,对其安装了铁制抱箍和支撑柱,让古树修复伤口,恢复正常生长。在精心管护下,这棵千年柏树依旧遒劲挺拔、枝繁叶茂。
今年81岁的孔祥贵向记者说起了关于这棵古树的传说:相传从前有位大户李大年的家中,有口用水取之不尽的水缸,缸里映有一棵大柏树。有一次,李大年在曹村发现了一模一样的大柏树,可他毫无感恩之举,回去后缸内柏树就消失了,缸里取之不尽的水也没有了。这个故事被作为民间传说列入了高淳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些想象和神话,源于人们对这棵千年翠柏神韵的膜拜。
古树名木不仅是弥足珍贵的自然和文化遗产,也是地区和谐生态的“绿色名片”。目前全区挂牌古树共32棵,其中一级古树16棵。今年来,区城建局加大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力度,坚持巡查,督促各单位做好古树名木养护管理,严厉打击破坏古树行为,切实保护珍稀森林资源,点缀绿美高淳画卷。
(记者:魏淳 孔阳婷 刘宏扬,通讯员:孟雨,编辑:金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