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微信
微博
精“踩” 高跷 幸福生活节节高
2024-04-20 08:51:29


踩高跷是我国一项传统民间艺术,也是一种表演难度较高的社火节目。随着时代的发展,这项民间传统技艺已经很少见了。但在我区东坝街道的沛桥村,却仍然活跃着一支踩高跷队伍,这几天他们又在村里表演起来。


伴随着锣鼓唢呐声,表演者以不同的妆容、脸谱、服饰扮演着各种人物。手持道具,双脚踩着三尺木跷,以跷代足,在锣鼓唢呐声中直立起舞,行走自如,不断变换队形,一招一式的动作和丰富多彩的表情表达出不同的故事和情感,堪称民间艺术一绝。

东坝街道沛桥高跷属典型的南派风格。清末,东坝街道受苏锡常经济辐射和太湖流域的文化渗透,踩高跷这个集杂技、戏曲、祭祀、表演、娱乐为一体的民俗文化活动在沛桥落地生根,并经百年衍变而长盛不衰。高跷以两根0.85米左右的木跷杆做成,中间钉耳,上装踏板,踩跷人将脚置于踏板上,再用绳子将跷杆紧缚双腿,然后立起即可行走。演出时,演员分别装扮成戏剧中的角色,演绎《桃园结义》《白蛇传》《穆桂英挂帅》等一曲曲传统戏文,分四个场次、共36个节目,融杂技、戏曲、表演、娱乐于一体,极具观赏性。


今年85岁的陈芳年老人是沛桥踩高跷的第三代传承人,从小跟着父辈学习踩高跷,现如今他依旧跟着队伍前进,帮年轻演员化妆、检查装备、提供技术指导……已过耄耋之年,真正做到了择一事终一生。陈芳年说:“我从20多岁开始表演踩高跷,这么大规模的表演已经20多年没有过了,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让更多人领略到东坝踩高跷的魅力,共同将这一省级非遗传承下去。”


参加表演的第四代传承人陈华华,从18岁开始开始踩高跷,一直扮演“蚌精”角色,38岁时转入幕后负责统筹工作,他告诉记者,踩高跷不仅要热爱这项民间艺术,更多的还需要勇气、胆量和异于常人的意志力。“踩高跷时不能停,脚下要一刻不停地迈小步,不然很容易摔倒。扮演蚌精要比其他角色更难一些,风大的时候吹进蚌壳,表演者极易摔倒,所以力度的把控特别重要,脚下一定要非常有力量。”

为了将踩高跷技艺传承下去,村里许多村民自发加入进来,如今的高跷队正是一支老中青结合的队伍,其中年龄最小的只有10岁,他们用精湛的技艺,祈愿风调雨顺、吉祥如意,幸福生活节节高。沛桥踩高跷经过几代人的悉心传承,队伍已经从原来的四五人壮大到现在的36个人。沛桥踩高跷还走出乡村,并建立了传承基地,还应邀赴上海、南京、苏州等地参加大型活动表演,大放异彩,广受赞誉,2009年被列入第二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薪火相传方能源远流长,高跷表演已经是我区特色民俗和非遗表演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为一把传统文化的“钥匙”,沛桥村高跷队将继续通过一次次精湛的表演将非遗的火种洒向四方,种在每一位观众的内心。

(记者:李庆星、赵子涵、陶立齐,编辑:郦慧慧)

阅读推荐
图片推荐
【视觉高淳】足够精“踩”!这项省级非遗~
【视觉高淳】金色花海!惊艳绽放~
【视觉高淳】暗香疏影迎春来
【视觉高淳】淳城年味拉满!
【视觉高淳】看,雪落下的淳城~
【视觉高淳】红了!
【视觉高淳】格桑花盛开,美醉了!
【视觉高淳】高马超燃现场来了→

版权所有:南京市高淳区融媒体中心 网站备案号:苏ICP备19006971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042003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212021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