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淳人民医院
溧高高速正式通车
暖心志愿服务
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高淳新校区实训楼
“我们的节日”跳五猖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十三五”收官之年,高淳大地的民生答卷写满获得感、幸福感——S9轻轨“高淳站”内,人潮涌动,游客来淳、居民外出方便快捷;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高淳新校区里,篮球场、教学楼、报告厅等一期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建筑工人正在对墙体墙面进行优化;漆桥中心卫生院中医药综合服务区内,中医骨伤科名老中医现场坐诊,为患者提供传统“手法整骨”治疗……
“十三五”期间,高淳抢抓机遇,加快融入主城,城乡建设转型升级,城市品质显著提升。与此同时,高淳从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出发,加快建设与各层次需求相适应的保障体系,更多的惠民政策密集出台,更多的民生改革加速发力,更多的普通百姓分享到发展成果,居民收入平稳增长,百姓腰包越来越鼓,追求美好生活的底气越来越足。
交通铺就发展大道
9月30日上午9时30分,随着通车仪式的举行,溧阳至高淳高速公路正式通车运营,今后,市民驾车从南京市区至高淳桠溪慢城可节省至少半小时。
溧高高速是我省规划的高速公路网主骨架之“横八”高淳至太仓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起自溧阳至广德高速公路南渡枢纽,途经常州溧阳市、南京高淳区、溧水区,止于宁高高速和淳芜高速交叉的和凤枢纽,全长33.983公里,2017年12月正式开工建设。据介绍,项目建成后能有效畅通江苏西南地区与安徽东南地区的连接,加强苏南地区和皖南地区的经济联系,对促进高淳社会经济发展和旅游开发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为离南京市中心城区最远的区,交通一度是制约高淳区经济发展的瓶颈所在——区内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旅游资源,但交通薄弱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这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冲破樊篱天地宽。近年来,高淳区在市委市政府的重点支持下,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在全区掀起一次又一次的交通建设热潮。
S9号线于2017年12月通车,高淳迎来“地铁时代”,开始加速融入“南京主城1小时都市圈”,区位优势空前放大;宁宣(黄)铁路纳入《江苏沿江城市群城际轨道交通网规划》和《南京铁路枢纽总图规划》,预计近年开工建设;宁广高速(宁杭二通道)已纳入省高速公路网规划……高淳将从“公路”时代全面迈向“铁公机(通用机场)”时代,产业、文化、生态等综合竞争优势将得到进一步彰显。
在打通“大动脉”的同时,高淳加快疏通“毛细血管”。积极推进干线公路、连接公路改造提升和新建补网工作,5年来,全区预计完成农村公路提升520公里。一条条“特色致富路”“平安放心路”“美丽乡村路”“美好生活路”优化了整体路网布局,助推了乡村振兴,促进了城乡发展一体化,市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得到进一步提升。
进入“十四五”,高淳区还将持续加大交通基础设施投入,宁宣高速江苏段预计2022年建成通车,计划开工建设宁宣黄铁路、通航机场等省市重大项目,积极争取将南京—杭州高铁二通道、高淳—广德高速纳入省市“十四五”发展规划;还将新改建300公里“四好农村路”,实现行政村双车道四级公路黑色化全覆盖。届时,高淳区与主城区、周边城市及长三角地区的时空距离将进一步缩短,基本形成承接苏南、辐射皖南的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的新格局。
教育提升核心竞争力
再过几个月,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高淳新校区即将开学,高淳将迎来本土的第一批大学新生。
据了解,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高淳新校区占地面积389亩,其中一期工程建筑面积8.3万平方米,主要包括教学楼、宿舍楼、实训楼、院系办公楼、食堂、报告厅和大学生活动中心。走进新校区,只见学校外围道路笔直宽阔,景观绿化已经到位。为完善机电学院高淳校区基础设施配套,施工单位对宁高新通道机电学院段进行了城市化改造,增设了人行道,方便学生从地铁S9号线团结圩站下车后入校。
“自2020年7月6日进场以来,校区道路广场铺装绿化、景观、管网等一系列配套工作已基本完成,下一步将进行相关收尾工作,保障校区如期开学。”项目负责人介绍,新校区预计11月中下旬具备投用条件,现已基本确定搬迁方案,计划12月启动搬迁,明年3月将在新校区正式开学。
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影响和决定着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区域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拥有一所自己的大学,是全体高淳人民长久以来的愿景。“十三五”期间,这个梦想终于实现了。
去年,南京市教育局多次到高淳专题调研支持高淳教育高质量发展情况,要求对高淳教育持续输血造血,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推动高淳教育高质量发展,在南京争先进位。在市重点支持下,去年9月22日,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高淳新校区项目建设启动。
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作为落户高淳的第一所高等院校,掀开了南京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园发展的序幕。今年以来,南京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园的好消息不断,截至目前,已吸引5家院校入驻。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近年来,高淳区不断加大教育投入、优化教育布局,健全“区管校聘”“备案制教师”等制度,主动与南师附中、芳草园小学等共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率、高中阶段优质学校比例在全省63县(市、区)中位居前列。全区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高中教育优质多样发展、职业教育优质融合发展,先后创成江苏省社区教育示范区和江苏省中小学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区。
百姓幸福指数稳步攀升
更多的民生实事正在加快落实中——
提升社会保障水平。130个新都市项目和165个城乡建设项目、78个精细化建管项目稳妥推进,启动老旧小区整治3.9万平方米,完成棚户区(城中村)改造等房屋征收60万平方米。鼓楼医院与高淳人民医院共建医联体,区人民医院获评国家卫健委“改善医疗服务创新医院”,全市首家区级养老服务综合中心正式启用。实施再造劳动力优势十项行动计划、“名校优生”入淳计划,加快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省级试点区建设,实现建档立卡低收入人群家庭医生签约全覆盖。
提升文化惠民水平。以便民服务为宗旨、以文化惠民为导向、以品牌打造为引领、以创新方式为抓手,持续加强阵地建设,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提升群众文化生活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目前已形成区、镇街、村(社区)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高淳区群众文化才艺大赛”“镇村大汇演”“唱响古戏台”“我们的节日”等系列活动,精彩纷呈,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推动了高淳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提升文明实践水平。“十三五”期间,高淳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为契机,全面加强阵地建设。延伸1个区级文明实践中心和8个镇街文明实践所的触角,实现村(社区)文明实践站全覆盖。全区志愿服务组织449个,志愿者10万余名,依托理论、教育、科普、文化和健康五大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文明新风尚。
提升安全稳定水平。深入实施27个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狠抓危化品综合治理、违法违规“小化工”专项整治,全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加强和创新网格化社会治理,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为全国信访工作“三无”区。今年面对特大洪水,高淳干群团结一心、保卫家园;洪水退去后第一时间研究启动灾后重建、堤防加固工程等,筑牢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防线。
回眸“十三五”,高淳区位优势更加凸显,城市功能配套更加完善,百姓生活更加便利美好,其良好的品质和形象吸引了世人的目光。这五年,是高淳城市建设华丽转身的五年,也是高淳民生福祉持续增加的五年。高淳区主要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继续抓住市重点支持高淳高质量发展机遇,大力引进优质公共服务资源,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着力打造区域教育、医疗中心;筑牢疫情防控、灾害应对、安全生产防线,抓好圩区综合整治开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努力保持幸福指数、安全系数省市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