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已立秋,暑气未消。8月27日,桠溪街道永胜村的田间,无人机腾空而起,农户穿梭田埂,一场围绕水稻穗期病虫害的防控战役正有序开展。在区农业农村局专家团队精准指导下,当地通过“无人机+人工”协同作业,实现病虫害精准防控,此次防控重点为稻曲病。
当前正值水稻破口抽穗关键期,针对今年病虫害防控特点,区农业农村局打出“技术组合拳”,一方面组织专家分队下沉街道村庄,开展田间巡查与技术培训,另一方面推广无人机飞防与人工补防相结合的模式,明确无人机亩用水量不少于2升,同时对边坡地角进行人工精准补喷,确保防治无死角。
区植保植检站副站长、高级农艺师唐庆伟提醒,当前全区大面积水稻陆续进入破口抽穗期,因播栽时间、品种差异,破口抽穗期拉得较长,更易遭受病虫侵害。农户需抓住“破口一块、防治一块”的关键时机,重点防控穗颈稻瘟病、稻曲病、二化螟,保障水稻丰产丰收。同时需注意三点:首次用药后7-10天要进行第二次防治;应用绿色防控技术与产品,科学减药控害;轮换用药并保证药量水量(无人机防治用水量不少于2升),高温季节用药时注意安全、避免中暑。
据悉,区农业农村局早在月初便发布穗期病虫防治技术意见,明确“两次用药”策略,并推荐高效农药与生物防治产品,既保障防治效果,又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桠溪街道永胜村的水稻长势均匀、穗粒饱满,尽显全区粮食生产的强劲势头。
田间绿浪翻滚,稻香初绽。我区通过“专家指导+科技赋能+农户落实”的闭环管理,勾勒出精细化、科技化的现代农业生产图景。区农业农村局将持续筑牢粮食安全防线,以绿色防控护航水稻丰产丰收,彰显“农业强区”的扎实底蕴。
(记者:丁旭燕 方圆 编辑:黄大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