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4年12月31日GB17761-2024《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的正式发布,我国电动自行车行业迎来重大变革。这一强制性国家标准将于2025年9月1日正式实施,从生产源头提升电动自行车安全性能。连日来,区市场监管局深入我区各电动车售卖点,普及新国标电动车要求规范。
在高淳宝塔路某电动自行车直营店,店主邢光龙正在整理即将上市的新国标车型。“9月1日后,我们将严格按照新标准销售。”他指着展车介绍,新车型在多个方面都有明显变化:脚踏骑行功能改为选装,整车塑料件大幅减少,电池容量增大但安全性更高,后视镜也改为选装配置。

“新标准主要在三个方面进行了重要修订。”区市场监管局标准计量科科长朱明星介绍,首先是整车质量上限的调整,铅酸蓄电池电动车的重量由55公斤调整为63公斤,这意味着可以搭载更大容量的电池,有效解决消费者普遍反映的续航焦虑问题。其次是制动性能的提升,新标准对制动距离作出明确规定,要求更短的刹车距离。再次,对电池组控制器、限速器等关键部件提出更高要求,从技术上防范非法改装行为。最重要的是防火安全性能的强化。新标准对与电池直接接触的材料提出防火阻燃要求,并规定整车塑料件占比不得超过5.5%。“这将大幅降低电动自行车火灾风险。”朱明星强调,标准还对软垫、皮革、纺织品等不同材料的阻燃性能分别作出规定。
据了解,新标准对强化电动自行车防火阻燃、车辆电动机性能、电动车防篡改等方面作了明确要求。增加电动机空载反电动势以及电感值差异系数等指标要求,确保电动机在输入电压达到最大时车速也无法超过25千米/时;增加电动机低速运行时转矩限值指标,允许电动机短暂地输出较高扭矩,确保车辆能够应对短距离爬坡等特殊情况;企业须为车辆装配符合标准要求的电动机,保障消费者的骑行安全,不给非法篡改车速留空间。
此外,新标准要求电动自行车整车编码采用耐高温永久性标识,不仅有助于实现车辆生产、流通和使用各环节的有效追踪和监管,更重要的是一旦车辆发生火灾事故后,能够帮助相关调查人员快速识别车辆信息、溯源追查产品质量问题,从而指导企业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第一时间堵塞安全漏洞。
考虑到电动自行车企业开展产品设计、生产并完成检测和认证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故新标准设置了8个月的生产过渡期:在2025年8月31日及之前,企业既可以按照旧标准生产,也可以按照新标准生产;2025年9月1日以后,所有新生产的电动自行车都必须符合新标准要求。2025年12月1日之后,所有销售的电动自行车产品均必须符合新标准规定。
(孙圆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