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双减”政策的出台落地,学校校园恢复了往日的热闹气息,孩子们也在欢声笑语中打开了认知世界的新大门。
说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总给人一种传统、悠长、久远的感觉,但当非物质文化遗产和“10后”的孩子们碰到一起的时候,又会摩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呢?近日,东坝大马灯走进高淳区东坝街道东坝中心小学,让孩子们现场感受了一把非遗的魅力。
下午三点,天蒙蒙下着小雨,东坝中心小学大马灯社团因为天气原因不得不把一星期一次的活动改为室内。跟随着大马灯社团负责人、东坝中心小学副校长石磊的步伐,同学们迫不及待地挤进活动室,根据角色分工开始练习。“负责马头的同学进马”“马头点一点、摇一摇”在石磊的指导下,同学们熟练地钻进马架,小心翼翼地开始挪动步伐。
东坝大马灯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起源于唐朝,盛行于明清。东坝大马灯的表演内容体现了高淳人民崇尚忠义的思想,生动表达了百姓对天下太平、和谐社会的向往。“东坝街道和学校非常重视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通过这样的活动能让孩子们更了解家乡东坝,”谈到大马灯进校园,东坝大马灯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汤春山说,“根据学校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新编织了七匹马,缩小至原马的80%,更适合小学生教学使用。”
非遗传承人眼中的孩子是非遗文化的传承者,是非遗文化的未来,而在孩子们心里对于大马灯更多的是单纯的喜爱。“你们喜欢大马灯吗?”“喜欢”练习间隙的聊天,让记者印象深刻的是孩子从内心迸发出的对大马灯的热爱。“以前课业比较繁重,现在作业没有那么多了,我就参加了大马灯社团,我非常喜欢大马灯,我的同学们也都很喜欢。”东坝中心小学四年级(5)班的傅子杰说。
非遗传承的希望和学生的快乐成长是大马灯进校园结出的两颗硕果,而给了大马灯进校园机会的则是“双减”政策的落地见效。“今年秋季学期是中小学全面落实“双减”政策的第一个学期,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石磊介绍,“在东坝街道的大力支持下,在东坝大马灯代表性传承人的精心指导下,我们小学的大马灯社团已初具雏形。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学生课后服务的结合,拓宽了学生的成长空间。”
高淳,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悠久,拥有跳五猖、大马灯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据高淳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双减”的大背景下,高淳的孩子们终于拥有了近距离、沉浸式了解非遗的机会,不仅激活非遗文化传承的一池春水,更让孩子们在“实验”“探究”“设计”“创作”的过程中多元成长、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