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 是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的重要阵地,为更好推动文明实践,让更多人参与文明实践、享受文明成果。
美丽乡村建设、
综合环境整治、
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
现在的漆桥街道茅山村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好面貌还得有好风尚
茅山村自2019年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以来,打造11个基础载体、7个服务点、设立11个自然村11个实践点——“1+7+11”载体建设,充分发动退休教师、退休村干部、乡贤能人等参与文明实践,开展理论宣讲、业务培训、志愿服务等活动,带动村民感受文明理念、参与志愿服务、共享文明成果。
▶在服务点之一的【耕读•清华学堂】
一些村民正在学画、练字,这里有专门的清华耕读志愿者指导,油画、国画、毛笔字……只要想学,都可以预约前来学习和练习,专业的画板、画笔、毛笔,这里一应俱全。
▶在漆桥街道中心村
这两年文明实践的方式从站点下单向村民点单转变,通过深入了解群众需求,依托幸福广场、农耕文化馆等阵地资源,打造理论宣讲平台,成立广场舞、送春文艺队。为留住文化记忆,村里还将收回的老宅合理布置利用,打造农耕文化体验馆、理论教育学习室,如今这处老宅已成为中心村的标志,成为村民们心中忆苦思甜的文化印记。
▶漆桥街道文体站
作为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重要阵地,这些年不断发挥特长和优势,努力为村民们提供更好的阅读和锻炼的环境,并积极举办各类体育赛事、文化活动,引领爱运动、爱阅读的健康文明生活方式。
漆桥街道文体站站长诸荣国:街道文体站是我们漆桥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完成各项为民办实事的同时。开展了一部分活动。其中包括我们社区的体育节、社区的文化节、社区的好人好事节等等,我们也积极地努力,在下一步工作中再进行一定的创新。我们的活动,一直以来是以服务老百姓为主的一些活动。让老百姓得到更多的实惠,得到更多的精神食粮。
●文明实践既要引导和服务群众,也要促进群众参与
两年来,漆桥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落实“群众点单、所站派单、队伍领单”志愿服务模式,推进文明实践“一村一品”建设,促进了志愿服务常态化开展,我们也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村民受到熏陶和感染,开始加入到文明实践的大家庭中,共同营造和谐、文明、互助的文明新风。
(孙圆圆 赵维康 通讯员:诸龙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