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

在苏陕协作的大背景下
高淳区全力推进对柞水教育的帮扶工作
许多高淳教育工作者来到山区、默默付出
用诲人不倦的职业品质
在柞水浇灌着一朵朵新花

小满一过,端午节临近
柞水县城区第三小学一(四)班
正在上语文课
老师张曼以“端午节有什么习俗”
开始了《端午粽》这篇课文

孩子们争先抢答
课堂气氛十分热烈
而隔壁教室里,同样热闹非凡
数学老师蒋尤洁
正通过教孩子们做动手操学习运算
方法新颖别致
孩子们对学习内容充满了兴趣

张曼与蒋尤洁是两位“95”后教师
分别来自高淳区桠溪中心小学
和金陵汇淳学校
去年8月底来到柞水县城区第三小学支教
望着教室里一双双纯洁、充满求知欲望的眼睛
两位老师不禁暗暗下定决心
一定要努力教书
让孩子们能依靠学习走出大山

想要有效学习
首先要让孩子们爱上学习
在教学中
两位老师通过各种游戏和奖励吸引学生
用各种问题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数学课堂中,我感觉学生们在动手操作这一环节比较薄弱,所以我很注意这方面的教学,经常带着他们动手操作,体验从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也听到过有孩子说不想上学了,那时起,我就更想让他们好好学习,长大后可以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柞水县城区第三小学地处乡镇结合部
移民搬迁来的孩子特别多
多为低收入家庭
大部分孩子是留守儿童,缺乏关爱
张曼注意到有个孩子经常穿破旧的衣衫
鞋子也磨得很破
原来孩子的父母因车祸去世
现在只能依靠爷爷奶奶
家庭条件比较差

我看孩子穿得很破旧,于是,我就问了姐姐有没有合适的衣服,姐姐给我寄了一大包,当我把衣服递到孩子家人手上的时候,孩子的爷爷噙满了泪水,虽然没有说话,但我从他的泪水当中能感觉到,他们是真的很需要这些帮助。
在朝夕相处的日常生活中
两位老师爱心先行、真诚以待
不仅和孩子们成为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也和同事们成为了心心相印的家人
学校里处处充满了欢畅响亮的笑声


在教育扶贫协作方面
高淳的学校通过
多种途径增进交流
帮助柞水学校提高教学水平
自2018年5月起
高淳区宝塔小学等5所学校
与柞水县城区第二小学等
5所学校建立结对帮扶关系
通过互访交流、组织培训、教研指导
设立名师工作室等途径
帮助柞水学校提高教学水平
去年11月
高淳区教育局组织带领吴小辉、顾香才两名省特级教师
专程赴柞水开展为期多日的教学交流活动
并资助10万元助推柞水二中开展课程改革
高淳教育工作者把
优秀的教育传统
先进的教学理念
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带到这里
为柞水学校的课堂教学发挥了积极的引领作用

另外
高淳工作组充分发挥苏陕协作优势
和个人资源
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开展助学助困

中华慈善总会捐赠价值220万元的74000册图书帮助柞水20所学校建立爱心图书室;
高淳区工商联连续3年累计资助33名贫困高中生49.5万元等。

近两年来,高淳来支教的先后有两批优秀的教师,从这两批支教教师的教学质量来看,非常高,不仅仅是带着任务来,更重要的是,给我们留下了很多东西:先进的教育理念、务实的工作作风、跟学生的互动,以及对教师的带动,对我们学校的帮助非常大。
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
这个学期结束
两位老师就要结束支教回南京了
张曼还在挂念孩子的衣食住行
一再叮嘱家人再寄一些衣服过来

支教的时间不长,但是收获满满
两位老师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
深入体会了基础教育的意义
增长了学识,提高了能力
更收获了淳朴的友谊和多彩的经历
也加深了两地的情谊

点击下方音频,倾听张曼的心声

01:02
张曼心声
485Kb
点击下方音频,倾听蒋尤洁的心声

00:50
蒋尤洁心声
392Kb
耿耿园丁意
拳拳育人心
在柞水,我们遇到最美的风景
也看到了最美的支教老师
她们留下了真情
留下了关怀
留下了帮助
让我们一起静听
在大山深处花开的声音

文字:孔阳婷
照片:韦东宁
编辑:李雪玲、赵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