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微信
微博
【寻找乡村振兴的共富密码】“大棚经济”托起乡村致富梦
2024-05-13 11:05:05

开栏的话: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及“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江苏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高淳发布开设“寻找乡村振兴的共富密码”栏目,报道全区各行政村践行乡村振兴战略的典型经验和特色做法,用一手的鲜活素材,展示新时代高淳乡村振兴全景画卷,用实干之笔为全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理性之思。


在位于桠溪街道永胜村的桠溪都市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里,一栋栋大棚排列整齐,棚内绿油油的果蔬长势喜人,呈现出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几名村民正忙着吊蔓、除草,悉心呵护大棚里的各种果蔬。

休憩之余,村民们争相介绍起了他们的种植新技术。无土栽培、立体种植、温室大棚、智能操控……对于这些新鲜字眼,这些平均年龄60多的老农民们并不陌生。

“这栋大棚里种的是辣椒,是我们没有种过的品种,成熟了采一些回去炒鸡蛋,肯定好吃!”村民夏水富笑着介绍,这栋大棚里种着杭椒、虎皮椒等辣椒,主要供往南京等地的沃尔玛等大型超市,因为是有机种植、口感出色,售价自然也可观,每斤能卖6元左右。

除了辣椒以外,其余大棚里还有西红柿、贝贝南瓜、西瓜、羊肚菌等,都是市场旺销品。夏水富给我们算了笔账,一棚轮作三四茬,亩产可达数万元,甚至十几万元。谁能想到,数年前,这里还是块闲置着的荒地。

昔日撂荒地,如今淌金银,这样的转变离不开永胜村村两委班子的实干与创新。

永胜村拥有耕地面积约12000亩,是桠溪街道农耕面积最大的村。但村里很多年轻人都选择外出务工,留乡务农的劳动力中以老人、妇女居多,村集体经济发展较为滞后。为扭转这一局面,永胜村村两委班子结合本村农业特色,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动党员干部走村入户,动员群众将闲置农田流转出来,打造标准化菜地,建设连栋大棚,并配备水肥一体机、智能控温、自动补光等新技术,让蔬菜大棚变身“绿色车间”。

栽下梧桐树,自有凤凰来。近几年,村里的“大棚经济”越发蓬勃,吸引了不少外地种植大户前来承包大棚、开办公司,发展现代农业产业。

永胜村还从育苗栽秧、田间管理、技术培训等方面入手,不断激发本地村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村民杨雪林承租了110亩蔬菜大棚,创办了潘西家庭农场,目前已探索出惠和贝贝南瓜、高口感西红柿、羊肚菌轮种模式,成了大棚种植的“土专家”,还传经送宝带领大家一起富。

发展“大棚经济”,不仅给种植户带来了可观的收益,也带动了周边农民就业增收。永胜村村民夏火平在种植大户承包的大棚里工作,每月能挣得工资3000多元。

从无人问津的闲置农田,到成功融入到桠溪街道都市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中,永胜村的“大棚经济”成了解锁乡村振兴的致富密码。与此同时,永胜村正围绕有机稻米、绿色蔬菜两大主要产业,推进种植规模、设施布局规划,扩大种植面积、提高加工能力,并通过精准布局电商,实现产业品牌化。永胜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夏爱林介绍,目前,已逐渐形成“党组织+产业+旅游+研学+电商”的发展路径,打造标准化菜地500亩、12万平方米连栋大棚,并成功融入街道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不仅促进了村集体经济的增收,增加了当地村民的就业机会,同时也保证了本地的“菜篮子”供应。

产业振兴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是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推进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永胜村,靠着一个个科技感十足的蔬菜大棚,拓宽了增收“新路子”,鼓起了村民“钱袋子”,丰富了群众“菜篮子”,让“新质生产力”长在田间地头,赋能乡村振兴。

(记者:孔阳婷)


阅读推荐
图片推荐
【视觉高淳】ヽ`、 、荷 ヽ`、ヽ`、
【视觉高淳】划噻!划噻!
【视觉高淳】送你一朵小黄花🥰~
【视觉高淳】足够精“踩”!这项省级非遗~
【视觉高淳】金色花海!惊艳绽放~
【视觉高淳】暗香疏影迎春来
【视觉高淳】淳城年味拉满!
【视觉高淳】看,雪落下的淳城~

版权所有:南京市高淳区融媒体中心 网站备案号:苏ICP备19006971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042003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212021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