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微信
微博
螃蟹养殖新模式:塘中“别墅”+水下“长城”
2022-04-12 12:29:23

暖春回归,气温飙升,螃蟹完成了第一次蜕壳,即将进入第二次蜕壳阶段,面对连续突破30℃的天气,蟹塘管理必须打起十二分精神。在养蟹达人史团结这里,螃蟹管理多亏了他的两项发明。

 

来到永胜圩内的现代农业产业园,皮肤黝黑的史团结,正撑着小船近距离观察螃蟹蜕壳情况。塘里蟹壳成堆,表明螃蟹蜕壳情况很好,螃蟹已成功度过了生长中的一道关卡,起到关键保护作用的,是史团结的发明专利——螃蟹智能养殖箱。与传统蟹塘不同的是,这方蟹塘里布满了网格箱。不到一立方米的空间里,设置4层共50多个螃蟹洞穴,网箱底层铺设了一块窗纱做成的人工食台,周围安装着“水下智能眼”。螃蟹天生领地意识强,又爱钻洞,对它们来说,养殖箱就“别墅楼”,每只螃蟹都能有自己的“居室”,饿了,就爬到食台上进食,吃饱了,就回洞穴休息。


因为螃蟹白天都在水底,按照传统的养殖模式,二月投苗以后,要到十月起蟹,养殖户才能心里有数。而通过智能养殖箱,螃蟹生长情况一目了然,从而能合理安排喂食、精准调控水质、适时栽种水草,既节约了成本,又便于管理。根据实验数据,史团结预估智能养殖箱里的螃蟹成活率能达到70%,实现了传统养殖模式产出的数倍增长。更重要的是,螃蟹品质也有了保障。而且因为智能养殖箱,螃蟹养殖密度也提升了:

螃蟹智能养殖箱模式:1亩投放量≈100只箱×50只螃蟹/箱

传统养殖模式:1亩投放量≈1000只螃蟹


 目前,高淳区的螃蟹养殖面积达20多万亩,但还是以传统养殖模式为主。为了便于推广,史团结带来了他的另一个发明专利——“水下长城”。“水下长城”模式与智能养殖箱的原理类似,将养蟹养殖区与生态涵养区分开,进行数据化、可视化养殖。一块块多孔砖围成螃蟹们的“防护墙”,螃蟹在砖块孔洞内安家和躲避天敌、在中央圈内进食和玩耍,周围空出的水面主要用于内外水体交换,进一步净化水质。40多亩的蟹塘里被划分成六片水域,一共可以投放一万多只螃蟹,一亩仅需增加几千元的设施成本。


成功并非一日而成。史团结从事螃蟹养殖二十多年了,早在6年前,史团结就提出设想,并且反复钻研,去年开始进行试点养殖,今年实施规模化养殖,他也希望尽快推动新技术、新模式成型、成熟,继而推广开来,带领身边蟹农共同致富。


如何进行科学养殖、生态养殖,是螃蟹养殖的关键所在。如何将新模式、新业态推广开来,带领蟹农共同致富,是我区养殖大户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我们欣喜地看到,全区有不少养殖大户们既勇于尝试,又愿意分享,努力争当示范、走在前列,自觉担负着这份沉甸甸的责任。


(方圆 孔阳婷 通讯员:张鑫全)

阅读推荐
图片推荐
【视觉高淳】扬帆起航,超燃来袭!
【视觉高淳】谁给天空施了魔法?
【视觉高淳】防汛,高淳在行动→
【视觉高淳】ヽ`、 、荷 ヽ`、ヽ`、
【视觉高淳】划噻!划噻!
【视觉高淳】送你一朵小黄花🥰~
【视觉高淳】足够精“踩”!这项省级非遗~
【视觉高淳】金色花海!惊艳绽放~

版权所有:南京市高淳区融媒体中心 网站备案号:苏ICP备19006971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042003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212021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