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微信
微博
秋风起蟹脚痒,又到品蟹好时节!
2020-10-10 09:53:19

自古以来,品蟹便是一件大有讲究的雅事。据记载,自明代起,我国的吃货先驱们就已经发明了锤、镦、钳、铲、匙、叉、刮、针,八种吃蟹工具,也就是后来俗称的“蟹八件”。今天我们就来谈谈鲜香肥美的固城湖螃蟹怎么吃,以及吃蟹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养生的门道。

风味篇

固城湖螃蟹的特殊风味物质来自于膏黄。只取蟹膏蟹黄的秃黄油是最极致的成果。将蟹壳低温熬制,蟹油浸润膏黄,只添加盐与少量鱼露辅佐,略硬的雌黄、绵润的雄膏“双剑合璧”直指人心,加姜丝香醋与米粒拌炒,趁热,异香满口,光是听起来就让人口水直流三千尺。

不过,这只是螃蟹一种“奢华”的吃法,对于高淳人来说,清蒸才是最接地气最能保留原味的做法。除了清蒸之外,能够引得陆放翁“醉死糟丘终不悔,看来端的是无肠”还有一道糟蟹,也就是醉蟹。

醉蟹、醉虾与醉螺并称“淮扬三醉”。醉虾、醉蟹是分别以虾、蟹为原料,按一定比例添加白酒、食糖、食盐等辅料经醉制工艺加工而成的。醉蟹以咸香甜为主要的味觉体验,依赖酒精的发酵带出蟹肉独有的鲜味,伴以淡淡的酒香甜味,初尝一口舒爽鲜美,清滑透肠。而这个“醉”不仅仅在于酒精的发酵,当中的做法极其讲究。需密封和加大盐量,尤其生醉,加工时间较长,为5-15天。例如制作醉蟹一般在环境温度15℃时发酵6-7天。

不过对于,醉蟹则并非一道养生美味,相反,对于生腌食物,考虑到卫生情况,更应有所节制。另外,清代著名“吃货”袁枚在《随园食单》里记载了几种方法:“剥蟹为羹,即用原汤煨之,不加鸡汁,独用为妙”;“以现剥现炒之蟹为佳。过两个时辰,则肉干而味失”;“将蟹剥壳,取肉、取黄,仍置壳中,放五六只在生鸡蛋上蒸之。上桌时完然一蟹,惟去爪脚。比炒蟹粉觉有新色。杨兰坡明府,以南瓜肉拌蟹,颇奇”。

养生篇

关于吃蟹的讲究,《红楼梦》第三十八回便将蟹的搭配养生之道娓娓道来。

一是自己动手剥,吃起来才香,才有味道。“凤姐吩咐:‘螃蟹不可多拿来,仍旧放在蒸笼里,拿十个来,吃了再拿。’一面又要水洗了手,站在贾母跟前剥蟹肉,头次让薛姨妈。薛姨妈道:‘我自己掰着吃香甜,不用人让。’”

二是需配姜末、香醋才能去腥味。“平儿早剔了一壳黄子送来,凤姐道:‘多倒些姜醋。’一面也吃了”。“琥珀笑道:‘鸳丫头要去了,平丫头还饶他?你们看看他,没有吃了两个螃蟹,倒喝了一碟子醋,他也算不会揽酸了。’”

三是要喝热酒才能暖胃。“凤姐便奉与贾母。二次的便与宝玉,又说:‘把酒烫的滚热的拿来。’”“凤姐笑道:‘鸳鸯小蹄子越发坏了,我替你当差,倒不领情,还抱怨我。还不快斟一钟酒来我喝呢。’鸳鸯笑着忙斟了一杯酒,送至凤姐唇边,凤姐一扬脖子吃了。琥珀彩霞二人也斟上一杯,送至凤姐唇边,那凤姐也吃了。”蟹和黄酒一起吃下,暖胃效果更好。

流传千古的食蟹之道

吃螃蟹是秋天最隆重的事,著名作家梁实秋在《雅舍谈吃》里写到:“蟹是美味,人人喜爱,无间南北,不分雅俗”。古人也不例外,《蟹经》和《蟹谱》这两本最早关于螃蟹的专著里,着重介绍了当时的许多种精美蟹馔。

一是“持蟹供”。就是把螃蟹放在水里煮熟,佐以调料,与朋友一起把酒持螯。这种吃法,与今天的蒸蟹相差无几,但却保留了最原汁原味的蟹味。

二是“蟹生”。将生蟹剁碎,以麻油熬熟,并草果、茴香、砂仁、花椒末、水姜、胡椒为末,再加葱、盐、醋共十味,入蟹内拌匀,即时食用。

三是“尤可饕”。这是一种以蒿为辅料的非常鲜美的螃蟹羹。高似孙曾经写过《誓蟹羹》一诗:“年年作誓蟹为羹,倦不支吾略放行”。

四是“醉蟹”。用糟、醋、酒、酱各一碗,根据蟹的多少决定加盐腌。或者按酒七、醋三、盐二的比例腌制,风味独特。

五是“洗手蟹”。把蟹拆成块以后,拌上酒、盐、梅、姜、橙,腌上一段时间。只要洗洗手就可以食用了。

六是“酒蟹”。用清酒和盐把蟹浸一夜,再加上花椒和盐,另外在干净器皿里加一些酒,倒入原来浸蟹的汁,一起烧开,冷却后倒入蟹中。

七是“蟹酿橙”。将大橙子顶部切下,剜去里面的肉瓤,留下少许橙汁,塞满蟹黄蟹肉,盖上橙子顶部,放入蒸锅中,加酒、醋、水蒸熟。滋味清香,令人油然而生雅趣。

八是“糖蟹”。在唐代糖蟹便已是地方贡品,到了宋代仍然倍受欢迎。黄庭坚曾写过“海馔糖蟹肥,江醪白蚁醇”的诗句。

九是“蝤蛑签”。这是皇帝赐给太子的一道菜,是用海蟹肉和黄制成的条状食品。 

十是“蟹馐”。这是用蟹肉制成的酱,只有江浙一带的部分地区,厨师会制作。

 

阅读推荐
图片推荐
【视觉高淳】足够精“踩”!这项省级非遗~
【视觉高淳】金色花海!惊艳绽放~
【视觉高淳】暗香疏影迎春来
【视觉高淳】淳城年味拉满!
【视觉高淳】看,雪落下的淳城~
【视觉高淳】红了!
【视觉高淳】格桑花盛开,美醉了!
【视觉高淳】高马超燃现场来了→

版权所有:南京市高淳区融媒体中心 网站备案号:苏ICP备19006971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042003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2120210001